
揭陽(yáng) 禁城 位于揭陽(yáng)市榕城區下池路。是昔時(shí)縣衙、監獄、糧倉、考院、公園的范圍。建于元至正十二年(1352年)。城現存城墻全長(cháng)660余米,殘高4米。時(shí)任揭陽(yáng)達魯花赤(蒙語(yǔ),意為知縣或監縣)的蒙古人答不歹懔鑒于人民群眾反抗日甚,為守護縣衙安全,乃強征民夫,掠奪民船,運載石料砌內城200丈,外城800丈。內石城就是今日禁城的基礎。明大順四年(1460年)知縣陳爵又擴內石城100丈,共總長(cháng)300丈,高1.5丈,寬1.4丈。嘉靖十七年(1538年)重建嶺東道時(shí),又將嶺東道周?chē)氖菈Q為灰沙垣墻。就是現存的灰墻與石墻連成的墻段。石城皆用方形石條交錯疊砌,貝灰勾縫,甚為堅固。 1993年揭陽(yáng)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。